特征特性: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。福建省作中稻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8.8天,比对照Ⅱ优明86早熟3.4天。群体整齐,株型适中,后期转色好,千粒重较重。每亩有效穗数14.9万,株高127.1厘米,穗长24.9厘米,每穗总粒数181.3粒,结实率86.91%,千粒重30.6克。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。米质检测结果:糙米率80.4%,精米率71.6%,整精米率50.2%,粒长7.3毫米,长宽比3.0,垩白粒率73.0%,垩白度10.7%,透明度2级,碱消值6.5级,胶稠度56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1.1%,蛋白质含量8.9%。江西省全生育期130.2天,比对照Y两优1号长0.8天。稃尖紫色,株高128.6厘米,穗长23.8厘米,每穗总粒数185粒,实粒数145.2粒,结实率78.5%、千粒重29.7克。长宽比3.0。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:穗颈瘟为7级,感稻瘟病,穗颈瘟平均损失率13.4%。
产量水平:2011年福建省中稻区试,平均亩产626.31公斤,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5.21%,达极显著水平;2012年续试,平均亩产590.22公斤,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2.33%。2013年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552.83公斤,比对照Ⅱ 优明86增产2.52%。2016年江西省适应性试验,亩产623.0公斤,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9.0%。
栽培技术要点:福建省作中稻种植,秧龄为30天左右;江西省5月25日左右播种,秧龄25~30天。亩用种量1公斤,药剂浸种消毒,培育好壮秧。插植密度23厘米×23厘米,丛插2粒谷。亩施纯氮12~14公斤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.0:0.7:0.9,一般基肥占50~60%,追肥占30~40%,穗肥占10%。水管采取浅水促蘖、适时烤田、有水抽穗、湿润灌浆、后期干湿交替。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,注意防治稻瘟病和其它病虫害。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。江西省的上饶市、宜春市、鹰潭市、赣州市、新余市、吉安市、南昌市、景德镇市、九江市、萍乡市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稻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