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599-8298988
企业邮箱
D奇宝优527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3-26 17:27    

审定编号、引种备案公告文号:国审稻2005020,琼审稻2008012,梅审稻2005004品种权号:CNA20040315.X

D奇宝优527
特征特性: 属籼型感温三系杂交水稻。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.3天,比对照汕优63早熟2.9天;株型适中,叶色浓绿,剑叶较长略披,长势繁茂,株高113.5厘米,每亩有效穗数16.8万穗,穗长24.2厘米,每穗总粒数143.2粒,结实率83.2%,千粒重29.7克;整精米率56.1%,长宽比2.7,垩白粒率71%,垩白度15.1%,胶稠度45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1.2%。抗性:稻瘟病平均3.1级,最高7级;白叶枯病7级;褐飞虱9级。在海南种植全生育期118-165天,比对照II优128约迟熟2天;亩有效穗数约17.16万,株高105.3cm,平均穗长22.8cm,平均每穗总粒数113.2粒,结实率87.0%,千粒重30.4 克;中等株高,分蘖力中等,穗大粒大,结实率高,群体整齐一般,后期熟色尚可,米质一般。两年田间种植白叶枯抗性表现优于对照II优128;穗颈瘟抗性与对照II优128表现相当。在广东梅州市种植全生育期早造134.4天,比对照汕优122迟熟4.4天,晚造115.8天,比汕优122迟熟8.2天。在广东梅州早造抗性鉴定表现高抗稻瘟病,感白叶枯病,耐寒性稍差于汕优122。

产量水平:2002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高产组区试,平均亩产580.58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4.71%达极显著;2003年续试,平均亩产517.03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5.17%达极显著;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6.53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4.93%;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5.13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6.25%;2007年早造首次参加海南省区试,平均亩产512.31公斤,比对照II优128增产0.58%;2008年早造复试,平均亩产518.47公斤,比对照II优128增产3.47%;

栽培技术要点:播种期:中稻平原 4月15日至5月25日,丘陵、山区4月10日至5月10日;海南早稻12月20日至1月20日;广东梅州早稻3月1日至10日。适时播种,培育多蘖壮秧,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;每亩栽插不少于1.6万穴,每穴栽插2粒谷苗;施足基肥,早追分蘖肥,巧施增穗保粒肥,每亩施纯N量10~12公斤,增施农家肥和钾肥,N、P、K比例为1:0.6:0.8;在水浆管理上,做到深水护苗,干湿促蘖,够苗拷田;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潜叶螟,二化螟、褐飞虱等病虫害。
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在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(武陵山区除外)以及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、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;在海南省各市县作早稻,以及海南省东部地区作晚稻种植;在广东梅州市除粤北稻作区外的平原、丘陵早、晚造种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