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服务热线:0599-8298988
企业邮箱
T优5537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3-26 17:56    

审定编号、引种备案公告文号:国审稻2003035,闽审稻2002004

T优5537
特征特性: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,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7.2天,比对照汕优63迟熟1.4天;株高110.5厘米,株叶形态好,后期转色较好;每亩有效穗数17.6万穗,穗长23.5厘米,每穗总粒数130.2粒,结实率80.5%,千粒重29.4克;米质主要指标:整精米率46.7%,长宽比2.5,垩白米率93%,垩白度25.5%,胶稠度41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20.5%。;抗性:叶瘟4级,穗瘟5级,穗瘟损失率19.6%,白叶枯病9级,白背飞虱8级。在福建种植全生育期129天,比汕优63迟熟2天;株高95-100厘米,株叶形态好,茎秆粗壮,叶片挺直,叶厚色绿,分蘖力较强,穗长23厘米,亩有效穗17-19万,每穗粒数120-130粒,结实率80-85%,千粒重28-29克。米质指标:糙米率82.5%、精米率75.1%、整精率62.4%、粒长6.2mm、长宽比2.5、垩白率86%、垩白度17.9%、透明度2级、碱消值6.7级、胶稠度48mm、直链淀粉含量22.9%、蛋白质10.0%。福建省抗稻瘟病鉴定,表现为抗稻瘟病。

产量水平:2001年参加华南早籼高产组区试,平均亩产498.9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8.88%达极显著;2002年续试,平均亩产493.4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3.12%不显著;2002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.3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2.48%。1999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,平均亩产397.7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4.05%达极显著,居参试组第3位;2000年续试,平均亩产458.94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8.98%达极显著,居参试组合首位。

栽培技术要点:播种期:华南作早稻一般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,晚稻栽培6月中下旬播种;福建晚稻6月10日至6月25日。秧龄35天左右;插植规格以20×20厘米为宜,每穴插2粒谷苗,每亩基本苗7万株;每亩施纯氮12~15公斤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:0.65:1,施足基肥,早施分蘖肥;水浆管理要做到前期浅水,够苗烤田,水层孕穗扬花,后期干湿交替灌水;注意防治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和稻瘿蚊、稻飞虱、螟虫等病虫的危害。
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在海南省、广西的中南部、广东的中南部、福建省南部双季稻白叶枯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;在福建省作中、晚稻种。
下一个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