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日,7月16日起已正式入伏,进入一年中最炎热且潮湿的时段,又称三伏天。三伏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,共计40天。
入伏后全国气温将会持续升高。北方,开启“炙烤模式”,高温天气往往会持续5-7天,极端高温可能超过40℃;在南方则开启“桑拿模式”,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,往往在20天以上,虽然极端高温没有北方多,但空气湿度大,如同“蒸桑拿”,也让人难以忍受。大家要格外注意防暑,减少高温时段外出作业。
此外,温度的变化对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很大的影响,面对高温三伏天,农民朋友要注意做好以下准备。
一、合理制定生产计划,注意田间管理
每到三伏天,由于受高温影响,田间许多农作物都会出现缺水打焉的现象。这个时候农民朋友们一定要加强水肥管理,选择在地面温度较低的早晨或夜晚进行灌溉。适时给农作物降温,保持土壤和空气的湿度非常重要。
其次,要注意病虫害防治。夏季高温,正是虫害猖獗的时候,同时也是农作物迅速生长之季。农人们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除草计划,适当辅以农药增强清洁力。
但一定要注意观察天气变化,一般来说下雨前一两天最好不要打药,以免药物渗透前就被雨水稀释。
二、 预防强降雨天气,注意排涝
根据往年经验来看,夏季是洪涝灾害频发期。因此,农人朋友们更应该提早做好排涝计划,尽量避免自然天气造成不必要的农作物损失。
有的地区夏季高温多雨,降水量较多,建议及时排水洗苗。尽量采取深耕方式,提高排水能力的同时增强通风,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因田间积水和土壤堵塞造成作物腐坏。
如果是果园排涝,要多挖排水沟,以防止土壤缺氧和根系腐烂。鼓励自然生草,使土壤更为疏松,从而增强其透气性能,这样就算是雨水渗透过多也可以预防作物根系坏死。果农栽种不易,千万要提早做好各种防御措施,以免影响果子收成。
三、保护草被,利用生态调节
7、8、9、10月也渐渐进入全年降雨高峰期。这一时期,果园土壤湿度好,草相对长得快。
旱塬地区的果农,由于长期干旱缺水,总怕杂草与树争肥争水,因此常常视草为“害”,锄草要除根,锄草要灭生。
其实,野草就像大地的皮肤。长草覆草的果园,大热天草就是果园的天然“空调”,吸热降温,一进果园凉嗖嗖。
此外,雨水多了,草还能消耗盈余水分,抑制秋梢生长。下雨后地上的植物会接力储水,从杂草到果树,由浅而深的根系形成绵密完整的“地锚”,将水份吸附涵养在土层之中,等到枯水期再慢慢释放。
高温干旱,把草割倒,地表就像铺了一层“绿地毯”,既能蓄水保墒减少蒸发,又能降低地温保护根系。小草长着根就长,草根生长就是喝油的“松耕机”,既能防止板结,又能疏松土壤。